2017年12月12日 21:15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海丝·粤桥
古巴华人的家国情
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从未在这里响起,千年之前的商船也不曾在这里停泊。但是,自从170年前,当华人首次踏上这片土地,它便与远在东方的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的《海丝•粤桥》带您走进有着加勒比明珠美誉的岛国古巴,一起去听听那里的粤侨故事。
记者 杨田子 哈瓦那报道
这里是古巴的哈瓦那港。170年前,也就是1847年,一艘载着206名契约华工的货船,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了130多天的航行之后抵达这里,随后这些华工被转运往古巴各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古巴华人艰辛谋生的序幕,也自此揭开。
当时的古巴还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中,漂洋过海来的华工,在白人庄园主的甘蔗园和制糖厂里劳作。这些华工虽说都签下了契约,但实际上他们的境遇跟奴隶没有两样,靠出卖体力换来的收入只够勉强度日,即便是契约期满,他们也无力支付回国的路费。于是,大部分华工不得不留在了古巴。史料记载,1847~1873年间,从广州、汕头、澳门的港口出海到古巴做苦力的华工超过了10万人。
直到1874年,迫于国际社会和清政府的压力,西班牙统治者不得不中止贩运华工。
此后,赎回自由身的“契约华工”,与陆续而来的中国自由移民,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市中心开辟了纵横40多条街道的大华区,到19世纪末,这里已经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华人区,常住华人超过十四万。在古巴众多的华人中,广东人占了很大的比例,当时哈瓦那华人社区有三家电影院,每天都放映粤语电影,更有四个粤剧戏班登台演戏。
若不是这地道的唱腔,你也许很难相信,眼前这位高鼻梁深眼窝的白人老太太,曾经竟然是哈瓦那粤剧戏班的当家花旦。除了粤剧唱得好,老太太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台山话,更有一个中国味十足的名字——何秋兰。
我爸爸是西班牙裔,我一个月大他就去世了。妈妈只能带我露宿街头。有一天,方标看见我们,问我妈妈,你带着一个女孩,整天在街上游荡干什么?妈妈说,我们无家可归。于是 ,方标接受了我们 ,认我做女儿,教我学戏。
何秋兰的养父方标,是来自广东开平的华侨,早年移居古巴,靠洗衣、洗碗、卖彩票维生。因为痴迷粤剧,方标赚到钱后立刻组建了一个剧团,专门请了师傅教养女读书写字、唱粤剧,9岁的何秋兰便能跟着师傅登台唱戏。在广东华侨家庭长大的何秋兰,后来也嫁给了同样来自广东开平的丈夫,度过了一段富足快乐的日子。
说起大华区的种种过往,88岁的蒋祖廉老人仍旧唏嘘不已。
(50年代初),古巴还有2万多华侨,哈瓦那就有1万多。整个古巴都有中国人,有很多很多中国餐馆、杂货店、古董店。
蒋祖廉侨居古巴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做过古巴光华报总编辑的他,对古巴华人华侨历史了如指掌。他说,无论是早期的华工,还是后来的新移民,他们身陷困境时的奋进,面对压迫时的抗争,都特别令人钦佩。在19世纪末古巴爆发的两次独立战争中,华侨华人积极参与,表现英勇,为古巴人民最终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与古巴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华人跟古巴当地人的关系怎么样?很好很好,因为我们华人帮助古巴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
在蒋老先生的指引下,我们来到哈瓦那海滨大道街心花园。一座黑色大理石纪念碑静静地伫立在花园里,上面刻着古巴独立战争时期的将军贡萨洛·盖萨达的一句话:“在古巴独立战争中,没有一个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华人是叛徒。”古巴人民对独立战争中华人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质非常崇敬,于是建立“华人记功碑”以纪念华人所做的巨大贡献。(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