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9日 21:59 来源: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7月29日电 “我和父亲见到他们,他们每一个人都好像已经准备好——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准备好,和我们见面了。”7月的最后一周,卢联金的女儿卢红彬对捕舆者回忆起不久前的寻亲之旅,仍是满满的感激与心酸。
今年春节家宴,75岁的印尼老华侨卢联金告诉家人,他想回一趟大塘村,找找姐姐卢爱枝的后人。去年妻子生病,推迟了计划,到了今年,他寻亲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谈到父亲的这个决定,卢红彬认为,父亲在晚年执意要回乡寻亲,正是验证了那句“落叶归根”的老话。
从南洋到珠海,近乡情更“切”
这位印尼老华侨念念不忘的大塘村,位于陆丰市西南,因南北边各有一条河流环饶,得名“金带塘”,后称大塘。村里原住民有莫、萧、黄、卢等氏族聚居。明末清初,他姓逐渐外迁,大塘村最后成为卢姓集居地。
20世纪初的下南洋年代,数以千计村民涌入东南亚务工。卢联金的祖父去了印尼,成为陆丰市第一代华侨。直到1960年,受印尼政治事件影响,祖父带着子孙回国。按照国家分配的工作,他们来到广西百色华侨农场生活。也正是这一年,卢联金的父亲独自回到陆丰,探望了分散多年的女儿卢爱枝。
但从那年以后,他们的后代却失去了联系。卢联金的女儿向捕舆者透露,“祖父的遗物中,只有一张合影和一封家书对寻亲有帮助,姑婆(卢爱枝)的名字、住所、生死以及后代的状况,后辈们都不清楚。”
直到2007年,在广西退休的卢联金被女儿接到珠海生活。他时常向女儿“碎碎念”,表示自己想回老家。住在离陆丰仅三百多公里的珠海,卢联金更是回乡心切。
“我很高兴能为父亲圆梦。我们家比较散,天南地北,四海为家。”谈到父亲的心愿,女儿卢红彬和家人都很支持。
一天时间找到7位亲人,怎么做到的?
厘清寻找途径之后,卢联金首先联系了在印尼就认识的同乡,后者向他介绍了在大塘生活的卢水青。
作为本地村民,听说这位印尼老华侨回乡寻亲,卢水青一家极为热心,除了帮忙打电话询问,他还推荐老人加入了“陆丰大塘华侨华人交流群”。
和卢老先生一样,这两年陆续有不少华侨回乡,有寻亲的,也有找朋友的。为了方便大家联络找人,一位热心人建了这个微信交流群,还别说,这种现代的寻亲方式,真的帮到了不少人。
“从大塘走出去的华人,为家乡做了很多贡献,建大塘墟、修古巷、办学校……我也想让家乡变得更美好。”寻亲交流群群主主卢再紧对捕舆者说。
卢再紧是邻村的老师,这两年致力于为家乡的华侨建立联系网络,借助这个交流群,已经有10余位华侨找到亲友。目前,群里已经有98位成员,他们早年大多在印尼、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侨居,但都热心于本村事务。得知卢老先生回乡,他们也马上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这则寻亲信息,有一位甚至请了户籍科的朋友帮忙。
17日晚,好消息纷至沓来。经多方辗转,卢联金联系上了卢爱枝的六位后代,以及一位同辈兄弟。
两代人在南洋漂泊,两代人在异乡定居,与亲人将近60年没有联系——想到这些因素的时候,卢联金父女原本不奢望有多大收获。但在大塘族亲的热心帮助下,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能与七位亲人相认,这是他们从未想到的。
见面,有戏剧性也有温馨
第二天早上凌晨4点,卢红彬的一位表哥就从广州出发,赶到酒店时,亲人还没起床。卢联金早醒,接到电话后急忙下楼迎接。戏剧性的是,两人在电梯口匆匆遇到但互不认识,一进一出,一上一下,刚好错过。卢红彬从未想过自己有表哥,突然见到也有点不知所措,两个人彬彬有礼地握手,用普通话说“您好,我是……”
“本来表哥说欢迎我们去广州见他,并详细告知了地址。我们也答应了周末就去找他。但大姐告诉他说不行,现在我和父亲已经回来,他们也都应该回来。”在大家高兴聚会的时候,大姐说的这句话,让卢红彬几乎感动落泪。
卢红彬看得出,大姐能说会道,也有魄力,弟妹们都很敬重她。在她的张罗下,一行人回到先人卢爱枝住过的小屋。走进屋内可看到墙壁上挂着两幅相片,其中一幅正是卢爱枝。
每年清明,小屋都会有人回乡打扫、上香并更换贡品。大姐说:“祖辈曾经叮嘱,总有一天,外出的亲人一定会回来寻亲的。现在已经成真了!”
3天的回乡之旅,卢联金父女感慨良多。卢红彬告诉捕舆者,她在广西和广东生活多年,但既不会广西话也不会广东话,生活习惯、价值观更是有差异,走到哪儿都是边缘人,但在家乡陆丰短暂停留,却产生了很多认同感。
“家乡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拼搏,什么叫做任劳任怨。过去我以为这里非常贫穷,现在发现并不是这样,大家都在为生活努力,我想这就是民风吧。”帮父亲圆梦,卢红彬非常开心,最重要的是,大塘在他们的脑海里原本模糊、飘渺的模样,已经逐渐清晰起来。(来源:华舆客户端,作者:姜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