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7日 09: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年来,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日益活跃和不断深化,美国民众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中国文化的感知也越来越深,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于对中国文化浅层次的认识和符号化的理解,渴望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并通过欣赏中国的文化艺术,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价值理念。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在国际文化艺术舞台上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全面展现中国形象,以更加巧妙、有效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与中国声音,应为中美文化交流的题中之义。
善于挖掘优秀中华文化资源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优秀文艺作品不计其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背后,蕴含着大量或鲜活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故事,这是我们取之不竭的文化财富。传播中国文化就是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色,以最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一出又一出中国优秀剧目在美国上演,也成功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舞剧《沙湾往事》、京剧《杨门女将》、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昆曲《牡丹亭》、民乐音乐会《又见国乐》、杂技剧《梦之旅》等,都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讲故事的手法,展示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今年1月,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大型舞剧《孔子》在美国巡演。虽然国内以孔子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不胜枚举,但该剧对中国历史人物和故事进行了再挖掘和再创造,并成功赋予其时代精神和国际元素。“千百年来,孔子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也最被认可的符号之一。”《纽约时报》称,该剧将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
纽约佩斯大学教授菲利普·瓦伦蒂过去对中国文化知之不多,几年前观看了在该校演出的京剧《赵氏孤儿》之后,被其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他开始系统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查阅大量资料,撰写了文章《〈赵氏孤儿〉与美国革命》。他认为,《赵氏孤儿》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伟大的戏剧著作之一,有着希腊悲剧般宏大而崇高的主旨、柏拉图《对话录》般的对白、《圣经》般的伟大故事。
运用国际化的语言和讲述手法
文化交流的核心目标是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是要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去感染人、打动人。在国际舞台上,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本国文化,直接关系到文化交流的效果。如果不讲求方式方法,一味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孤芳自赏,难免会陷入“曲高和寡”“自说自话”的境地。中国有许多优秀的地方戏种和曲目,也曾出现过生搬到国外舞台,不加解读、不作翻译,让人如听天书、难以接受的现象,自然无法取得共鸣。
对外文化交流要善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喜欢看的形式,讲对方感兴趣的故事,并善于以讲故事来阐发事理和理念。2016年,知名华人作曲家谭盾就在美国林肯中心的舞台上,成功“讲述”了一个关于湖南“女书村”的故事。他用13部微电影,配合竖琴独奏和交响乐队共同完成的一部交响乐作品,再现了“女书”这一发源于13世纪中国的濒临消失的语言,唤起人们对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既是对舞台艺术的创新尝试,也是讲好故事的成功做法。
由中国艺术家马良编剧和导演的装置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入选在纽约举办的2016年度国际演艺协会年会(ISPA)的推介演出,一经亮相就引起业界的极大兴趣。它以机甲木偶表演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父子情深的故事,风格奇幻又充满诗意。许多观众由此感慨真实的情感并无国界,从中体会到现代中国人的亲情观和家庭观。
借助高端平台放大影响
作为全球重要的文化和娱乐中心,纽约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博物馆、高端演出场所、高品位的画廊和艺术展示空间,还经常举办重要的体育赛事、国际文化活动和各类节日庆典,吸引大量民众参与和关注,这些都是开展文化传播的高端平台,“借船出海”可使文化交流事半功倍。
近年来,每年举办的纽约时装周、林肯中心艺术节,以及纽约图书展、纽约国际摄影展等活动上,到处可见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和优秀的中国艺术精品。由中国文化部牵头打造的“欢乐春节”品牌,也在美国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每年春节期间,帝国大厦为中国新年亮灯,哈德逊河上燃放焰火,各文化艺术机构自发举办庆祝活动。此外,中国驻纽约总领馆还积极协助国内有关地方参与当地大型体育赛事和节日庆典,如吸引上百万人现场观看的“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和全美历史最悠久、规模盛大的梅西感恩节花车巡游活动,以及纽约棒球赛、美国网球公开赛上,都可见到丰富而立体的中国形象。这些精彩的艺术形态和文化故事通过西方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迅速传播到了千家万户。
事实上,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开展文化传播,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做法。此前,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推出了一个名为“讲故事的中国画”的专题展览,把数千幅珍贵的中国书画作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展陈。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内,一个主题为“故事新编”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也在展出。纽约百老汇剧院区现有大小剧场几十家,每天上演数十部不同的音乐剧,每部作品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但只有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好故事、好作品,才能够长演不衰。(李立言 郭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