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4日 09: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苏路程)“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户,也不能让一个归侨侨眷掉队。”出生在华侨家庭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超鹰齿轮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英经常惦记着困难归侨侨眷。
“这几年,我到各地的华侨农场华侨新村调研,发现不少归侨侨眷收入不高,尤其是年老多病的归侨,家庭生活水平比较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侨联常委、江西省侨联原专职副主席陈世春12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建议,将困难归侨侨眷纳入到地方精准扶贫计划中,改善他们的生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在缅甸的陈世春作为一名侨生回到中国。多年来,他一直与“侨务”打交道,特别是关注着华侨农场的改革与发展,关注华侨的生活质量和合法权益,并积极引荐海外侨胞帮助困难归侨侨眷。
“在政府的帮助下,大部分归侨侨眷生活水平都不差,然而仍有一部分归侨侨眷生活相对困难。”陈世春提出,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归侨已步入老年,他们不但没有工作能力,且大部分长期患病、医药费开支大,“不少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陈世春认为,政府应该把困难归侨侨眷纳入地方的精准扶贫对象当中,给予他们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让他们也实现脱贫攻坚的“小目标”。
由于经营不善或者种植的农产品品种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华侨农场归侨职工收入水平与周边农村形成较大的反差。
为此,陈世春建议,引导和协助生产能力相对落后的华侨农场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改造,让归侨职工增产增收、劳动致富。
吴英也认为,中国有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归侨侨眷的脱贫不但影响中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也关系国家形象。
吴英建议,各个省的侨务部门要对困难归侨家庭进行统计,因类排查。对一些非常困难的归侨家庭,侨务部门可以为他们子女的再就业或创业提供帮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