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教资讯 > 正文

外派汉语教师:让中华文化更多展示在汉语课本中

2017年02月24日 10: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本文作者(左)和韩国学生在讨论课上

  基础汉语课本指的是针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学习者编写的,适合汉语水平为零起点的外国学生使用的汉语课本。我在韩国韩瑞大学教授汉语期间,使用和查阅了大量的韩国本土汉语教师编写的基础汉语教材,最深刻的体会是韩国本土基础汉语教材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相比之下,中国老师编写的基础汉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元素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在基础汉语课本中文化项目的设置不是“超前”了,而是“滞后”了。

  比如,关于“您贵姓”话题,韩国本土教材会呈现“百家姓”的姓氏文化;关于“你多大”话题,韩国本土教材会呈现十二生肖的生肖文化;关于“一共多少钱”话题,韩国本土教材会呈现人民币的基本构成和图案,有的甚至将同一商品分别用人民币和韩币标注出在中国的零售价,一方面让韩国学生了解人民币的构成,另一方面让韩国学生对中国当前物价状况有一个感性认识。除此之外,韩国本土教材中还会设置类似于“文化小贴士”等辅助读物,用韩语简要介绍中华文化,中国的旅游景点、节日习俗、京剧、家常菜、电影、武术、中医以及中国人送礼、购物、请客、搭乘交通工具等内容均包括其中,涉及面之广确实超过国内出版的同类教材。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反差呢?在国内常听学界发出这样的声音:汉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元素“太多太突出”会给外国人以“强加于人”或强行“认同”的印象。有人认为“第二语言课程和教材首先是语言课和语言教材,而不是文化课和文化教材”。持这种观点的对外汉语教师往往认为,基础汉语课本应该是纯语言教学的教科书,外国学生要在汉语水平达到中级之后再开始学习中华文化。但事实并非如此。我曾与一名编写过汉语教材的韩国教师交流:“你觉得中国人编的汉语教材与韩国人编的教材有什么不同呢?”这名韩国教师对我说:“中国人编的教材在语言知识方面编得很好,但是不适用啊。”我也曾向韩国学生提出相同的问题。学生们说,他们选择教材考虑更多的是教科书中的内容是否实用,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也想了解中国,如果一边学习语言,一边了解中国,学习起来就更有兴趣了。可见,基础汉语课本不应该只是纯语言教科书,应大胆地、多角度地融入中华文化元素。

  很多外国学生选修汉语课,主要是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心。在我教授的200多名韩国学生中,74%的汉语水平是零起点,21%的汉语水平为中级,只有5%的汉语水平达到高级。也就是说,有74%的学生在使用基础汉语课本。可见,基础汉语课本不仅承担着教授语言的功能,更担当着传播文化的使命,尽可能多地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应该成为基础汉语课本编写的基本原则之一。

  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怀揣好奇与向往之心,他们想习得能够用得上的汉语技能,想了解中国现状、历史、风俗习惯等。倘若非要学生到了汉语中高级阶段才大量接触中华文化元素,则低估了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知识需求,也错过了传授中华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机。(刘香君: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外派汉语教师 寄自韩国)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bet365赔率体系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