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11:23 来源:南方日报
墨尔本唐人街每年春节舞龙舞狮声势浩大
每逢中国春节,墨尔本的华人庆祝活动感染当地人。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大陆,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有了华人身影。晚清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大批华人背井离乡,来到澳大利亚淘金。从最早的金矿小镇本迪戈,他们经历了异常坎坷的奋斗历程,后来进入大都市墨尔本和悉尼发展,华人依靠同舟共济的精神组建会馆、社团,维护华裔的权利,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成为典范。如今“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随着中澳两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文化交流渐成新风,广东会馆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历史
近2万华工淘金路上倒下
本迪戈是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部的一座小城,距墨尔本市西北128公里,十九世纪中期和晚期由于淘金热不断扩大。这座小城曾在历史上辉煌一时,是十九世纪澳大利亚黄金潮时最主要的产金地,从1851年到1954年的百年间,本迪戈一共开采出近700吨的黄金。特别是在淘金开始的头十年,本迪戈河谷开采了120多吨黄金,占当时世界金产量的五分之一,本迪戈曾是名副其实的大金山。因此在历史上,墨尔本与美国旧金山相对应,曾一度被称为“新金山”。
在这股淘金大军中,不仅有白人身影,更有大批华工。19世纪中叶开始,前往澳大利亚淘金的华人不断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澳大利亚当局开始“堵”。1855年6月,维多利亚殖民当局制定了历史上第一部排华法案,规定来澳船只每10吨位准载华工1人,入境华工每人须交纳10英镑人头税。本来华工可以在维多利亚州港口登陆,但法案在维州颁布后,华工们为了绕开人头税不得不在没有实行人头税的南澳港口罗布(Robe)上岸,并从那里步行到维州的金矿,全程400多公里,有近2万华工倒毙路途。那是一段艰难的旅途,更是一段种族歧视之路。
前来“新金山”淘金的华工大多为福建、广东沿海一带贫苦农民。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由于生活所迫,大部分人则被拐骗而来。澳大利亚航运公司利用设在香港的洋行鼓动经纪商和招工贩子大肆传播消息,诱惑华南沿海贫苦农民,并在厦门、香港等地设立所谓“猪仔馆”,强征廉价华工。最初,每卖一名“猪仔”,可获大洋3元,后来涨到8至10元。淘金华工被迫与经纪人订立“赎身契约”,前3年淘金所得全部作为赎身费。华工们在金矿度日如年,咬牙熬过契约期后,他们才能收获梦寐以求的黄金。然而,华工们没有料到,正是那以血泪换取的黄金后来又引发了排华暴行。
1857年7月4日,维多利亚的巴克兰河金矿爆发了大规模排华暴力事件。700多名白人向华工发起攻击,焚烧了华工的750多顶帐篷、30家店铺及大批财物,3名华工丧生。1857年11月,维多利亚殖民当局又通过《华人居住税》法案,规定成年华工每月须支付1英镑居住税,并呼吁其他殖民当局联合排华。澳大利亚当局一度对华侨华人并不友善,推行“白澳政策”(只许白人移民),虽然这项政策在1972年废止,但民间零星的歧视仍未彻底根除。面对压迫和歧视,华人们意识到只有团结在一起,共建社团,才能够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经过长达百年的经营发展,目前墨尔本至少有400家华人社团。
几年前,本迪戈的华侨华人集资修建了金龙博物馆。81岁的雷扬名是金龙博物馆的馆长,他向南方日报介绍了馆内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藏品。据介绍,博物馆藏有世界上最好的舞龙,记录了一段感人历史。1854年6月,有2000名华人来到本迪戈金矿。1860年,他们在这里建了中国寺庙,还制作了一条巨大的舞龙。每年的“东方节”,华人们就用舞龙来庆祝,而舞动这条长龙,据说需要数百人的舞龙队伍。如今,这条100多米长的巨龙,已经成了本迪戈特有的城市文化。
特色
400家华人社团力推中国文化
墨尔本唐人街的历史始于1854年,是澳洲最早的唐人街。在唐人街上坐落着4个华人会馆,分别是四邑会馆、潮州会馆、福建会馆、南番顺会馆(南海、番禺、顺德),它们有的已逾百年历史,还保存着清末时的老牌匾,成为墨尔本唐人街上一道风景线。
洪门民治党驻墨尔本总支部是当地最有影响的华人社团之一,其前身是1897年华人在澳淘金时期成立的义兴会,1911年改称致公堂,1946年改为现名。成立初期,社团以推翻清朝,提倡忠诚义气,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为宗旨。
位于唐人街内巷的洪门民治党会馆,室内布局极具中国特色:关公像、醒狮、舞龙道具点缀室内。华人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中华传统。洪门民治党主委伍颂达说,每年春节,当地华人会走上街头庆祝,舞龙舞狮声势浩大。而10月1日中国国庆节,也会在会馆里举办庆祝活动,从未间断。
400家华人社团如何形成合力?这就要归功于成立于1979年的维多利亚州华人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华联会”)。经过30年的努力,华联会已经成为维多利亚州华人团体的代表性组织,也是当地政府唯一认可的华人社团联合体,是华人与当地政府沟通的桥梁,也是政府制订有关政策的民意管道。现任主席苏俊希表示:“华联会维护华人团结一致、通力合作、同心同德,为服务当地华侨华人起到了极大作用,减轻了政府对非英语背景社团联络、沟通和指导的负担。同时,华联会亦不遗余力保障、争取和维护华裔权益。”
墨尔本至今没有正规的以中文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澳华博物馆馆长区镇标介绍说,如果一个人想学中文,那就只能到中文培训学校学习,公立中小学都是英文授课。但这些年来,澳大利亚官方开始给予汉语较高的地位。新金山中文学校是在当地影响力最大的中文学校,校长胡培康介绍说,虽然学校只在周末授课,只是作为学生兴趣班存在,还没能正式纳入澳洲本地教育系统,但澳洲的高中生高考的语言考试中,已经有“汉语加分”的规定,促使不少华裔后代重拾汉语学习。
“我最大的理想,是希望学校变成一所正规中文学校,周一至周五全中文教学,所有的科目一应俱全,与当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系统无缝对接。”胡培康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中国功夫名扬海外。在澳大利亚,以武术为主题的华人社团也有不少,比较出名的要数李国华的龙狮武术团。让李国华既高兴又担忧的是,白人和其他亚裔对武术的热情甚至有超越华裔的苗头。多年来,李国华致力于将武术文化在澳洲的华人中推广,一有机会就从广东请武术教练和中医师到澳洲,给年轻一代人传授武术技法和中医知识。“我不希望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华人后代身上出现断层。”
发展
华人积极参政彰显影响力
“白澳政策”被废除之后,澳大利亚华人的地位得到改善。为维护华人群体来之不易的权利,华侨华人开始意识到在当地竞选参政的重要性。
近年来,华人在澳大利亚的参政活动出现了几个非常有意义的里程碑。据介绍,工党在2016年澳大利亚大选中,共有5位华裔候选人参加。对于这一现象,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黄向墨说:“华侨华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此次大选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华文新媒体也在其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引起了主要政党的高度关注。”白马市市议员钟富喜认为,华人参政,是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也是华人维护本族群利益的重要方式。
医生出身的蒋天麟在澳大利亚生活超过30年,曾担任过戴瑞滨市市长。在他看来,华人在澳洲的参政热情在与日俱增,不过,在具体策略上,华人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我最开始是在华人社区活动,后来听从了朋友的劝说,开始参加选举。我竞选过市长和州议员,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有。”对于华人参政,他给的建议十分中肯:“参选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了解选民想要什么,这非常重要。”
目前,中国正在布局“一带一路”,当地的华侨华人密切关注中国国内的发展。华人社团如何发挥作用参与其中?对此,黄向墨建议:“我认为要加强宣传,让澳洲的华侨华人知道‘一带一路’的精髓,要借助各种机会,组织交流活动,增进互相了解,让大家明白‘一带一路’战略中,大家的新机遇在哪里。”
祖籍广东揭阳的陈少伟与记者谈话时依然带着乡音,他坦言,自己在澳大利亚奋斗了30多年,尝尽了酸甜苦辣。“最初我就是在码头做搬运工,收入不高,却很辛苦。雇主会给我们提供牛奶,但我干完一天的活之后,根本就再也喝不下了。”幸运的是,陈少伟多年的努力奋斗有了回报,他现在依靠拼搏致富,作为当地华人在商界的代表,扮演着中国与澳大利亚民间经贸往来中间人角色。
悉尼的唐人街距离著名景点情人港非常近,街道两旁有几座大楼是陈少伟的物业。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他完成了事业从无到有的飞跃,“一带一路”战略开启后,陈少伟期待自己的事业将再次腾飞。
城中探粤
澳洲最早的唐人街
数据显示,墨尔本有440万人口,华人有33万,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少数族裔之一。墨尔本唐人街Little Bourke Street,是墨尔本市中心一个华人餐馆和商店聚集的地方。墨尔本唐人街长约900米,宽约6米,跨越五条与之垂直的大街。这里中式餐馆林立,有华人开的书店、精品店、免税店、工艺品店等等,放眼都是中文招牌,充满东方风韵。每逢节假日,这里人头涌动。但最初却不是这样。
洪门民治党主委伍颂达说:“最开始的时候,唐人街东边的地方比较荒凉。由于澳大利亚下班时间比较早,唐人街附近一般到了下午17:00点以后就没什么人了。后来,经过华人和其他一些族群的呼吁,商店的营业时间往后面延长,加上周边的居民开始增多。唐人街也慢慢热闹起来。”
广东人来得比较早,这里有很多广东店铺,店名也很有特色,有的就叫南番顺。后来,国内其他省份来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里渐渐开设了很多其他地方的商铺,有川菜馆、江浙菜馆等各种地方特色的食肆。当然,唐人街的热闹程度不降反增。
在墨尔本,华人居住得比较分散,不像其他少数族裔就在一个地方住。有些人住在东区,还有些人会看像在中国时一样——选择“学区房”。所以,在墨尔本的任何区域不难看到华人。
学人论粤
潮龙起(暨南大学华人华侨研究院教授)
人文交流构筑“民心相通”桥梁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近期推出的旨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促进相关区域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战略。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单方面的意志和行动,需要沿线国家的密切合作。因此,在五个方面的互联互通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社会文化基础,而各国间的政策沟通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澳大利亚华侨华人是我国开展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的重要依靠力量。第一,华侨华人通过其在居住国建立的人脉关系进行人际传播,其传播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渗透性且由其建立的联系和影响更具持久性。当代海外华人社团领导层多为事业有成的工商企业家或政界、学界名人,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文化素质高,交往能力强。一些社团还聘请居住国各界知名人士担任社团顾问。一些华侨社团财力雄厚,建有自己的双语网站,且与华文媒体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都是华侨华人对外传播的优势。
第二,华文媒体从业者大多是国内原有的行业从业者,或者是相关行业的精英。他们对国内的发展有着敏锐的嗅觉和较强的领悟力,拥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和文化底蕴,加之对侨居国的了解,可以让华文媒体在报道中更客观公正,更容易让华文节目在侨居国华侨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工作,必须壮大华侨华人力量,充分调动华侨华人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兴趣、有能力、有办法开展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构筑“民心相通”桥梁,通过影响当地社会,进而影响当地政府,促进丝路国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策对接。
人在他乡
区镇标:社会募捐保住博物馆
在墨尔本唐人街中心,有一座澳华历史博物馆。门口两座石狮子,是游客到墨尔本唐人街的必去景点。澳华历史博物馆是为纪念维多利亚建州150周年、于1985年11月建造的,馆舍地点由澳大利亚政府拨给,博物馆里保留了唐人街建立之初以及华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历史印记。
澳华历史博物馆陈列着很多展览品,主要是当地华侨捐赠,极具中华文化的味道,如皮影、文房四宝、唐装、古钱币、舞狮等等,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每年春节都会用做庆祝活动的巨龙,全身几十米长,光龙头就有一人高,需要4个成年男子合力才能舞动。
二楼是一个可以开会和进行小型集会的活动室,从三楼开始每层都是一个展览区。其中一个“近代史”主题展览,陈列着近代史中早期赴澳华工的事迹和用过的文物。还有一个“中华文化”的主题展览,展出内容十分丰富,展览了从商周时代起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化变迁。
博物馆是非盈利性质,凭董事会的募资和政府的资助。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成都总领馆挂牌时,澳华历史博物馆借势与之合作,在成都的办事处举办了澳洲华人华侨文化主题展,在当地产生了不俗的反响。
区镇标是澳华历史博物馆的主席,他祖籍广东江门,年轻时曾到香港做过学徒,后来弟弟到悉尼留学并留在当地成家,在他随母亲、妹妹来到澳洲参与弟弟婚礼的期间,萌生了来澳洲做生意的念头。早期他做过很多投资,比如投资成立了墨尔本第一家中文书店——宝康公司,至今在悉尼还有四家公司。1978年因为工作原因来到墨尔本。
现年80岁的区镇标介绍说,创立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华人的历史。博物馆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曾经有段时间,博物馆出现赤字,区镇标主动提出向社会募捐,并得到了墨尔本各界积极响应。最终,博物馆成功渡过难关。(文/南方日报记者 金朱玺 实习生 高子伦 郭起 图/资料图片(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