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6日 09: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2月6日,在毛求提亚农商业中心,“欢乐春节”庙会开幕式上,毛求中国文化中心舞蹈队在表演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舞蹈节目。(崔成泉 图)
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舞剧团演员为主体的山西艺术团一行32人,2月2日从北京出发,经停阿联酋迪拜,历时10天,圆满完成了“2016欢乐春节非洲行”——塞舌尔和毛里求斯(以下简称毛求)的访演任务,参演的艺术家和演员们在异国他乡度过了难忘的农历丙申年春节,为各自人生旅程留下了美好回忆,也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是多么贴切地表达了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相待的中国外交原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多么贴切地体现了文化如水的润泽价值,而这些都在“2016欢乐春节非洲行”活动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是的,从空间距离来看,作为“非典型”非洲国家,塞舌尔和毛求地处印度洋西南部,不在非洲大陆;从世界地图上来看,两国虽小,但地理位置居于印度洋要冲。其中,今年是塞舌尔与中国建交40周年,而毛求则是肇始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海外文化中心所在国,也是非洲唯一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的国家。这为我们理解“2016欢乐春节非洲行”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瞻望未来的“欢乐春节”提供了想象空间。
“欢乐春节”——文化如水的价值得以充分诠释
经过近15个小时的飞行,代表团一行在2月3日下午到达塞舌尔,住进了据说号称世界第三的著名珊瑚海滩。演员们没有时间体会海滩的美景,便赶去演出场地彩排、调试音响,为在塞舌尔两场不同地点的演出做准备。2月6日代表团又在一大早飞往毛求,当天下午,演员们赶往首都路易港市,参加广场庆典演出。此后,又在不同地点演出两场。
这种多场次、多地点的演出组织方式,在塞、毛两国均产生了强大的场域效应。在塞舌尔,演出第二天,记者就在一家普通的店铺里,看到了配有图片的有关山西艺术团演出的报纸;在毛求,即将离开酒店回国之际,当地一家旅游杂志的两位记者还在采访演员,在某种程度上,“欢乐春节”已然成为文化品牌,成为当地媒体追逐的对象。管中窥豹,可见中国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纵观两个国家8天5场的演出,概而言之,有两点突出观感:
第一,塞、毛两国政府高度重视“欢乐春节”活动,上至总统、总理、总理夫人和多位部长以及多国驻塞、毛的使节观看了演出,而且不是看一场。2月8日晚,大雨滂沱,在毛求菲尼克斯市J&J剧场的演出,楼上楼下,能容纳2300人的座位几无虚席,国家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毫无疑问,“欢乐春节”成为了塞、毛两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成为当地主流社会不可或缺的节日,特别是“欢乐春节”所蕴含的文化意涵得到充分彰显。
第二,着眼于国家层面的文化表达,和优秀的节目演出质量成为“欢乐春节”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演出节目内容看,除了富有山西特色的舞蹈和民歌外,还涵盖了蒙古族、藏族舞蹈和歌曲以及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千手观音》(该节目是张继刚在国内亲自导演的三个版本之一),显示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舞剧团为主体的山西艺术团的大家风范。由于整个演出以《一把酸枣》和《粉墨春秋》这样成熟的具有经典艺术价值的剧目片段为基础,不仅确保了演出质量,也使一台综艺性演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饱满、厚重。当观众看完《粉墨春秋》中《水袖》和《髯口》舞蹈后,主持人一句,我们期待舞剧《粉墨春秋》早日来到塞舌尔或毛求演出时,观众再一次报以热烈掌声。这掌声既是对剧目的又一次嘉赏,也是一种期待。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价值进一步凸显
如果说,国内艺术院团的节目演出构成了“欢乐春节”活动的主体,那么,由中国驻外使馆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组织的其他活动则成为重要支撑。在毛求,除了山西艺术团的三场演出外,围绕“欢乐春节”,由中国文化中心组织举办的活动还有:1月30日农历新年前夕的华人社团千人宴活动;2月4日至19日老北京年俗展;2月6日在提亚农商业中心举办的庙会;2月13日中国服装走秀以及中国春节文化进校园、中国文化中心开放日等。活动内容之多,活动时间之长,受众人群之多,影响范围之广,使得“欢乐春节”俨然成了“欢乐春节月”。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活动中,由毛求中国文化中心培训的当地学员组成的舞蹈队、太极表演队、二胡演奏队,不仅成为各项活动的主体,也是国内节目演出的重要参与者,从伴舞到独立节目的表演,他们的表演水平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华人社团和老百姓的认可。按照毛求中国文化中心舞蹈教师王迪的说法,这些学员都有准专业的水平。2月6日傍晚,在毛求提亚农商业中心的庙会上,文化中心舞蹈队、太极队、二胡队的表演与来自山西剪纸、面艺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使得整个庙会的开幕式既热烈又丰富,吸引了几百名当地老百姓的围观,很是接地气。这也表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活动组织、展演展示、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等职能得到进一步延展,其支撑价值和平台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不仅是“欢乐春节”活动组织实施的主体,也是“欢乐春节”文化传播品牌培育建设的主体,正在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高地。
中国驻毛求使馆文化参赞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松雁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依托中国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将中国文化进行品牌化开发和建设,作为毛求中国文化中心今后工作的重点外,还将依托“部省合作”机制,统筹整合文化资源,建设适合文化中心开展的项目资源库,将代表国家水准、体现中国特色、反映当代中国优秀文化水准的精品力作引入毛岛。此外,依托文化中心这个平台,积极与印度、法国、英国等文化中心和非盟开展合作,扩大中国文化在不同族群的影响,包括实施新兴媒体应用计划,建立中心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利用社交网络推动中国文化影响力深入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尽快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地点、多形式传播中华文化的新格局。
本土化、市场化建设步伐蹄疾步稳
不管是本土化还是市场化,作为“欢乐春节”的一个话题一直备受关注。
就本土化而言,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分析的是,“克里奥尔”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旁遮普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的语言,但受法语影响最深,在塞舌尔和毛求,克里奥尔语被当地人视为母语。而节奏欢快的当地音乐“Sega”,据称是非洲部落音乐在印度洋岛国的“海洋版”,是本土独有民间音乐和舞蹈的统称。因此,当山西艺术团青年歌唱家张天鹏用克里奥尔语演唱塞卡歌曲时,加之由当地演员伴舞,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可想而知,包括曾获得“法国好声音”少年组冠军,在当地走红的著名盲人女歌手简·康斯坦丝用汉语演唱《一剪梅》以及毛求中国文化中心舞蹈队演出的少儿舞蹈《读唐诗》和太极《行云流水》,这样的节目设计和安排,不仅将充满中国山西优秀传统文化意蕴的节目演绎得淋漓尽致,也使当代中国舞台的优秀剧目艺术形式得到了完美呈现,同时也为今年毛求“欢乐春节”活动的本土化注入了新内涵,凸显“跨国春晚”的本土化特色。
当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无论是“欢乐春节”还是其他交流演出活动,用当地人的母语或当地通行的语言和舞蹈语汇进行演唱和表演,应成为今后“欢乐春节”活动中需要进一步明确量化甚至是一种硬性的要求,这也是推动节目内容本地化最为有效的方式和渠道。正所谓,民之交在于心相通。文化的传播首先是心灵汇通、情感交融。
就市场化而言,通过有关资料和相关活动的观察,毛求文化中心的策划案得到了充分的实施,包括中国驻毛求大使和毛求艺术和文化部部长参加的新闻发布会,活动前,由中资企业华为赞助的毛求发行量最大的媒体《快报》发布的整版活动安排的广告。2月6日,在毛求提亚农商业中心庙会现场,一位来自香港的叶姓女士主动询问记者,2月8日的演出地点在哪儿,她还告知记者,她获得的有关毛求“欢乐春节”活动消息来自微信朋友圈。线上和线下的立体化传播,到整个活动的现场组织和观众的参与,从容淡定的背后,一种成熟运作机制已然形成。
事实上,在此次塞、毛两国“欢乐春节非洲行”活动的圆满成功的背后,始终有这样一种镜像挥之不去——从演员到大使馆和文化中心工作人员以及汉办的志愿者,那种全身心的投入和默契,代表中国、代表中国形象的意识,一直流沛在大家忘我工作的行为中。正如,华晋舞剧团团长王菁华在返程的飞机上所表达的,此行,对于年轻演员来说,是人生一次难得观感和历练;对于我们来说,中国崛起,需要文化担当的意识更加强烈。
还需要补充的是,毛里求斯是中国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可谓赶领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秉承了改革创新的精神。因此,下了飞机后,没有惯常先入驻宾馆,而是在文化中心打个尖,吃完盒饭,记者去庙会现场,演员直奔露天演出现场,其间,还浏览了老北京民俗展。这样的工作节奏,让人兴奋而充实,让人疲惫而快乐。(崔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