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8日 14:56 来源:厦门日报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厦门与马来西亚合作交往密切。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厦门是马来西亚的第八大进口市场、第十大出口市场。
1月13日-16日,由厦门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厦门市侨联参与,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厦门卫视、厦门新闻广播、闽南之声广播组成的“新丝路媒体行”采访团走进马来西亚,并举办“丝路绵延美丽厦门”图片展。采访团在追寻“海丝”印记的同时,也感受到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
厦大马来西亚分校下月开学
95年前,经商成功的爱国华侨陈嘉庚从马来西亚返回故乡倾资创办了厦门大学;2014年,在中马两国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厦门大学走进马来西亚筹建分校,这被喻为“历史的回馈”,也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要求。
从吉隆坡市区往机场方向驱车半个多小时,即来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道路两旁的棕榈树,“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风格建筑,给人一种穿越回厦门大学的错觉。“现在第一期的第一部分,也就是我们所在的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宿舍楼已经建好了,可满足第一学期上课的需求。”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术事务负责人王惠琼介绍说,学校将于今年2月22日开学,招生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作为中国第一所海外大学,开放和多元化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关键词,“马来西亚当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生源将分别占比三分之一,授课将使用英文教学,同时也会包含中华文化的部分。”王惠琼说,“一旦学校有结余,就会把这些钱全部用于教育,这是对嘉庚精神的传承。”
在嘉庚学堂,“一带一路”是必修课
嘉庚精神是连结华人、凝聚侨心的重要纽带。在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先贤交辉”系列特展,展现陈嘉庚与一众先贤的成长足迹、奋斗历程。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联合主席陈凯希说,去年开始,陈嘉庚纪念馆发起“育苗计划”,鼓励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参观纪念馆活动,传颂嘉庚精神。陈嘉庚基金还不忘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海丝”精神。在陈嘉庚基金为高学历人才打造的“嘉庚学堂”上,中国历史以及当代政治、经济是学生们的必修课,在嘉庚学堂课程主任负责人潘永强看来,培养学生们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对嘉庚精神的传承。
扬帆“海丝”,文化先行。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第一副总会长陈友信认为,嘉庚精神和华文教育是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厦门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弘扬嘉庚精神,以文化搭桥,有助于推进厦门的‘一带一路’建设。”
记者手记
“双胞胎姐妹”的报纸情缘
1993年,马来西亚槟城和厦门结为姐妹城市。有市民风趣地说厦门和槟城是“双胞胎姐妹”。因为这两座城市很相像,槟城的40万华人多为福建籍,历史、文化和相似的气候,让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符号重叠。
1905年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曾至少踏足槟城5次并在此策划了黄花岗起义。1910年,孙中山创设《光华日报》,号召海内外华人团结一致。上个月,《光华日报》迎来105岁的生日,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纸。
2015年,《光华日报》与《厦门日报》合作,在槟厦两地市民之间架起通联桥梁,《厦门日报》主办的“今日厦门”新闻专版与马来西亚华人见面,每月两期。一对双胞胎姐妹,因“今日厦门”这一媒介互通信息,关系也更为亲密。《光华日报》董事骆南辉相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双方的合作空间将更为广阔。(林露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