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机场,回眸皋兰,娇儿断乳,亲人无言;身赴异域,一岁始还,几多忧思化云烟,望前路,地疏人陌,更新生活……
两年前,作为国侨办海外华文教育外派教师,甘肃庆阳年轻教师鲁云赴泰国支教前,“悲喜交加”地写下了一首诗来表达当时的心情。
外派任务结束回国,鲁云近日与21位外派教师一起获得了甘肃侨办评选的“优秀”。
4月8日,鲁云接受记者专访表示,外派时间里,虽说从事的是单纯的支教工作,但对于一个山区里来的女人,年轻的妈妈,第一次放下了家庭、离开了襁褓之中的儿子,一脚迈出了国门,“异域风光、陌生环境、工作生疏、亲情牵绊、感恩激奋等因素一起纷乱的进入自己的生活,锤打着我、磨砺着我、催化着我”。
回顾两年的外派支教,鲁云说,几个关键词可以真实勾勒外派交流的心路历程:孤独、适应、繁忙、习惯、发展和幸福。
鲁云解释说,在泰国的岁月,初到时难以适应饮食,“母亲给我特意烙的几块饼,我一直珍惜着吃了将近两个月”。鲁云觉得,在泰国,吃过苦,流过汗,始知收获的甘甜。
“通过外派支教的平台,让身在泰国的华人华侨后裔了解了祖国的文化,了解了祖国改革开放的胸怀和气度,了解了祖国经济发展的繁荣和稳定。”鲁云说,通过交流,也使自己感受到了泰国的风土人情,泰国教育的思想理念,“在自己身上,见证并实践着中泰文化的交流,感觉如春风习习,暖日融融”。
鲁云结束泰国的支教后,又用一首诗表达她的感悟:泰界环境炙烤,有志天地何限了,教学子中文,传讲汉语,宣我国粹,导输友谊,日复月累,终会集汇。
与鲁云同时间外派支教的王莉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她说,为了传播中华文化,让海外华人华侨更加了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我们漂洋过海远离家乡亲人和孩子,那种孤独与寂寞、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感觉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王莉外派于菲律宾七色光文化教育传播学校承担中文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她和外派教师们除了教授汉字外,还通过开展经典朗诵、教学剪纸、毛笔字、功夫扇、京剧、武术、民族舞等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让王莉感到自豪的是,当地的华人华侨从他们的教学和交流中,很兴奋地了解到古丝绸之路,以及敦煌的相关历史和文化。
甘肃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樊向勤介绍,自2011年以来,甘肃已派出68名教师赴菲律宾、印尼和泰国的华文学校支教,今年还将向海外再派26名教师,为甘肃与东南亚华人华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铺路搭桥”。(中国侨网)